我们用一个假设的股票“XYZ公司”的股价来举例说明这两个模式。
情景一:突破回踩做多
假设XYZ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一段时间内,多次尝试突破10.00元这个价格都失败了,所以10.00元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阻力位。
- 突破 (Breakout):
- 某一天,股价从9.80元开始上涨,放量突破了10.00元的阻力位,并且一度上涨到10.50元,收盘价在10.30元。
- 价格逻辑: 当前价格 (如10.30元) > 阻力位 (10.00元)。这表明买方力量暂时战胜了卖方力量,市场情绪可能转向乐观。
- 回踩 (Pullback/Retest):
- 在接下来的几天,股价并没有继续强势上涨,而是从10.50元的高点开始回调。它逐渐下跌,回到了之前被突破的10.00元附近,比如最低到了10.05元或9.95元(轻微跌破后迅速收回)。
- 价格逻辑: 回踩价格 (如10.05元) ≈ 原阻力位 (10.00元)。此时,原先的阻力位理论上会转变为新的支撑位。市场在测试这个新支撑的有效性。
- 如果直接追涨在10.30元或10.50元,一旦回调,浮亏会比较大,容易焦虑。
- 确认支撑,做多 (Go Long):
- 当股价回踩到10.00元附近时,并没有继续下跌,反而出现了企稳迹象。例如,在10.00元附近出现了几根K线,下影线较长,或者出现了一个看涨的K线组合(如锤子线、早晨之星等),并且成交量在下跌时萎缩,在企稳反弹时有所放大。然后股价开始重新向上,比如回升到10.15元。
- 价格逻辑: 做多入场价格 (如10.15元) > 新形成的支撑位 (10.00元)。这确认了10.00元的支撑有效。
- 止损点设置: 可以在9.90元或9.85元(略低于10.00元支撑位,给自己一点缓冲空间)。
- 为什么减少焦虑:
- 你不是在股价快速拉升时追高买入,而是在价格回调到关键支撑位并获得确认后才入场。
- 你的入场点离止损点很近,潜在亏损相对较小。
- 你知道如果跌破9.85元,就说明判断错误,及时离场,损失可控。
情景二:跌破反弹做空
假设XYZ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一段时间内,多次下跌到8.00元附近都获得了支撑并反弹,所以8.00元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支撑位。
- 跌破 (Breakdown):
- 某一天,股价从8.20元开始下跌,放量跌破了8.00元的支撑位,并且一度下跌到7.50元,收盘价在7.70元。
- 价格逻辑: 当前价格 (如7.70元) < 支撑位 (8.00元)。这表明卖方力量暂时战胜了买方力量,市场情绪可能转向悲观。
- 反弹 (Rally/Retest):
- 在接下来的几天,股价并没有继续强势下跌,而是从7.50元的低点开始反弹。它逐渐上涨,反弹回之前被跌破的8.00元附近,比如最高到了7.95元或8.05元(轻微突破后迅速回落)。
- 价格逻辑: 反弹价格 (如7.95元) ≈ 原支撑位 (8.00元)。此时,原先的支撑位理论上会转变为新的阻力位。市场在测试这个新阻力的有效性。
- 如果直接追空在7.70元或7.50元,一旦反弹,浮亏会比较大,容易焦虑。
- 确认阻力,做空 (Go Short):
- 当股价反弹到8.00元附近时,并没有继续上涨,反而出现了受阻迹象。例如,在8.00元附近出现了几根K线,上影线较长,或者出现了一个看跌的K线组合(如射击之星、黄昏之星等),并且成交量在上涨时萎缩,在遇阻回落时有所放大。然后股价开始重新向下,比如回落到7.85元。
- 价格逻辑: 做空入场价格 (如7.85元) < 新形成的阻力位 (8.00元)。这确认了8.00元的阻力有效。
- 止损点设置: 可以在8.10元或8.15元(略高于8.00元阻力位,给自己一点缓冲空间)。
- 为什么减少焦虑:
- 你不是在股价快速下跌时追空卖出,而是在价格反弹到关键阻力位并获得确认后才入场。
- 你的入场点离止损点很近,潜在亏损相对较小。
- 你知道如果涨破8.15元,就说明判断错误,及时离场,损失可控。
总结价格高低逻辑:
- 突破回踩做多:
- 原阻力位A
- 突破后高点B (B > A)
- 回踩确认点C (C ≈ A, C < B)
- 做多入场点D (D > C, D ≈ C)
- 止损点E (E < C, E < A)
- 逻辑是:等待价格证明A点从“天花板”变成了“地板”再买入。
- 跌破反弹做空:
- 原支撑位X
- 跌破后低点Y (Y < X)
- 反弹确认点Z (Z ≈ X, Z > Y)
- 做空入场点W (W < Z, W ≈ Z)
- 止损点V (V > Z, V > X)
- 逻辑是:等待价格证明X点从“地板”变成了“天花板”再卖出。
为什么能减少焦虑?
- 清晰的行动指南: 你不再是面对K线图手足无措,而是有明确的“剧本”去等待。
- 过滤噪音: 市场大部分时间的波动可能是无序的或者不符合你的模式,这两种模式帮你过滤掉了这些噪音,让你只在特定条件下行动。
- 增加信心: 当你重复使用一种被验证(至少理论上)相对有效的策略时,即使出现亏损,也知道是策略本身的一部分,而不是因为自己胡乱操作。
- 耐心: 这两种模式都需要耐心等待,而耐心是交易中非常重要的品质,能有效避免冲动交易。
需要注意的点:
- 识别关键位: 正确识别真正的阻力位和支撑位是这两种策略成功的前提。
- 假突破/假跌破依然存在: 即使有回踩/反弹确认,也不能100%排除假信号。
- 结合市场大环境: 在大牛市中,突破回踩做多的成功率更高;在大熊市中,跌破反弹做空的成功率更高。在震荡市中,这两种模式可能较难出现或容易失效。
- 止损和仓位管理: 任何策略都必须配合严格的止损和合理的仓位管理。
哲学意味“否定之否定”:
- 过程性与发展性: 两种交易模式都不是基于单一信号,而是观察一个动态过程:一个状态被打破,然后这个“打破”本身又受到一次考验并得到确认。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。
- 克服片面性,走向更全面的认知:
- 单纯的“突破”可能包含假突破的风险(片面性)。“回踩确认”则过滤了部分假信号,使得对趋势的判断更稳健(更全面)。
- 单纯的“跌破”也可能包含假跌破的风险。“反弹确认”同样提升了判断的可靠性。
- 旧质变的扬弃与新质变的产生: 原有的阻力/支撑(旧质)被突破/跌破(否定),然后通过回踩/反弹确认,旧的阻力/支撑转化为新的支撑/阻力(新质),市场进入一个新的运行格局。这是一种“扬弃”,即既克服又保留。
- 从不确定到相对确定: 交易本身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概率优势。这两种模式通过增加一个“确认”环节(第二次否定),试图将交易决策建立在相对更确定的基础上,从而减少焦虑。这与哲学上通过否定之否定达到对事物更深刻、更本质认识的过程有相似之处。
这种策略不是简单地追涨杀跌,而是等待市场通过一系列的“否定”动作来给出更明确的信号,从而进入一个概率上更有利的“新阶段”。这种思维方式确实有助于提升交易的稳定性和减少盲目性。总而言之,这句话提倡的是一种基于价格行为的、有纪律的、等待市场确认的交易方法。它不是万能的,但对于很多容易陷入情绪化交易和过度交易的投资者来说,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和行为准则。